缅怀先烈学其心志 砥砺师魂逐梦渭职

教工二支部 于静媛

发布时间:2020-10-13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一个民族,总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这是因为,历史不仅可以说明一个民族的过往历程、现实状况,而且可以揭示它的未来的方向。”

9月26日,阴暗光线如同胶片般记录着流逝的时光,洒落在扶眉战役纪念馆的角角落落,在雕塑面前,清晰可见战士们稚气未脱的脸庞;在渭北平原的骄阳之下,他们身上那股浩然正气动人心魄,在庄严的烈士纪念碑前,我们庄严的合唱、真挚的鞠躬礼、深情的凝望,映照初心的圣洁……。今天,我有幸作为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党总支下的一名普通党员,随队参观了扶眉战役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聆听卢书记现场微党课,一起合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起向革命烈士敬献鲜花,尔后参观了纪念馆各个展室,一路走来,心潮激荡,心血沸腾,心路跌宕。

作为一个河南人,不走进扶眉战役纪念馆,或许对这段战役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伴随着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故事,那段尘封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史扑面而来,3000余名战士在我眼前前赴后继、冲锋陷阵,炮火硝烟在我脑海里汹涌澎湃、震荡不已,血肉之躯如何铸就钢铁长城,血肉之身如何所向披靡、血肉之战如何令后人如此记忆深刻,我终于有所感知、有所明白。回来后,我专门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对这场对解放大西北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进行了再次全方位了解,更加对这次战役心神向往,对其中蕴含的精神财富也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认知。

扶眉战役的历史定位引人注目。1949年7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二、十八、十九兵团,在彭德怀、习仲勋同志的指挥下,在以扶风、眉县为中心,东起咸阳、西至宝鸡、北涉西兰公路、南临秦岭北麓的广大地区,向胡宗南主力发起总攻,经四昼夜决战,一举歼灭国民党军44000余人,彻底结束了胡宗南在西北的反动统治,为彻底解放大西北奠定了胜利基础。

扶眉战役的革命先烈令人铭记。扶眉战役是解放战争这首伟大史诗中的雄壮章节。这场战役有能攻能守的第10师30团、第2师4团2营,还有人民英雄罗光东、王学礼,全国战斗英雄马宜生、丁兴发,特等战斗英雄陈官印、张三娃,战斗英雄王玉、张春槐等,这部英雄的奋斗史、抗争史,足以被后人铭记。

扶眉战役的精神底蕴催人奋进。纪念馆展示着习仲勋、王震、阎揆要、刘华清、傅全有、贺敬之、马文瑞等领导的题词、题字,陈列着战旗、锦旗、奖章以及缴获敌人的部分武器和报话器材等遗物千余件。当看到营长马成林用过的望远镜、战斗英雄李珍吹过的军号、张遵吉烈士的家书及带着血迹的纸币时,大家能感受到那种深沉的家国情怀,那种痛彻心扉的历史厚重,那种回望历史、砥砺今朝的热血澎湃。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能够从历史中找寻到自己的坐标,不忘初心,不负韶华,牢记先烈精神,为国为校奋斗。

印象比较深的是纪念馆里烈士栗政通的战斗留影。1949年,在扶眉战役中,栗政通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六师十八团独一营营长,在攻占马家山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6岁。当时十八团奉命围歼金渠镇的敌人,独一营担任控制马家山制高点的任务,以防敌人增援。谁知马家山早被敌三十六军一六五师四九五团占领,部队刚接近,就被封锁住前进道路,这时栗政通同志不顾一切带领三连冲上山去,不幸腹部中弹。栗政通在负重伤时,对政治干事花玉春说:“你告诉李教导员,我是不行的了!现在我把这支部队带得能打仗了,这次我牺牲了,叫他好好地领导,完成光荣的任务。我牺牲了不要紧,中国还有四万万五千万同胞,革命还是会胜利的。”栗政通为理想而奋斗到底的精神触动了我的内心,也深深的激励了我。这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对我们处在教育一线的新时代共产党员,具有强烈的启发意义,我们培养的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人才,特别是我们师范学院,培养的是教育下一代的教育者,更是责任重大,和平年代,这种不用我们牺牲就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如果都做不好,如何面对无数先烈用血肉之躯创下的太平盛世?

纪念馆里陈列的一个铝制军用水壶看起来很是普通平凡,但据讲解员介绍,这个水壶是机枪连战士袁吉贵,冒着生命危险,在敌人的炮火下,从前沿阵地敌人死尸堆里捡来的。我还看到刘永成烈士的父亲在儿子逝世三周年时写的一段话:“烈士革命十三载,艰苦作战百余场,位列三军副团长,扶眉战役阵中亡……”让人感受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楚。这次参观,我们一步步一次次接受精神上的洗礼,我深深觉得,这段革命史是一部读不完的大书,追求精神的高度,永无止境!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次“走心的旅程”,让我深受教育、深受感召。历史与未来的连接,需要千千万万的人去实践,愿走近扶眉战役的人们,都能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前进的动力,不忘昨天的伟大斗争,投身今天的伟大事业,开创明天的伟大征程,继承先烈的脚步,继续追梦、圆梦……

临别之际,眺望不远的烈士陵园,2160位烈士长眠于斯,青山有幸埋忠骨,青石有幸刻英名,愿英魂长在,英烈长存……